首页

嗨,欢迎来到品牌网

全国服务热线:

品牌商入口
关注:  

扫一扫关注品牌网

客服微信号

关注公众号

点赞: 56
为TA点赞

#古代庄园#

甘熙故居

甘熙故居即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又称甘熙宅第、甘家大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甘熙宅第由毗邻的四组多进穿堂式古建筑群构成,占地面积9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多平方米,是南京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也是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中规模大、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1986年,南京市市政府动员搬迁部分居民住户,成立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门票参考:
20元
所在地/隶属: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所属类别:
7
开放时间:
9:00~17:30
适宜季节:
四季皆宜
建议游玩时间:
3小时
目录
1基本介绍
2景点景观
大厅
响厅和内厅
津逮楼
南京民俗博物馆
3实用信息
门票价格
开放时间
交通指南
4建筑特点
结构
特点
5历史沿革

基本介绍

甘熙宅第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南捕厅15号、17号、19号和大板巷42号,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为甘熙之父甘福所造,俗称"九十九间半",由四组多进穿堂式的古建筑群组成。整座建筑装饰素朴,简洁大方、注重实用,反映了金陵大家仕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甘熙是晚清南京著名文人、藏书家,道光十八年进士,著有《白下琐言》、《栖霞寺志》、《日下杂识》、《桐阴随笔》等地方志书,曾任礼部仪制司及户部广东司兼云南司主稿、道员。2006年6月,甘熙宅第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景观

甘熙故居的建筑既有江南民居的特点,又带有明显的北方建筑风格。这在中国现存的古代民居中,极为少见。“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甘熙故居把江南民居的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随处可见绿色藤蔓从屋檐上肆无忌惮地垂下来,总能看到墙另一边的植物的枝条越墙而来。甘熙故居也借用了北方四合院的格局,北方常见的连接楼堂的“跑马楼”同样被移接到了故居中。中国著名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曾评价:甘熙故居,民族瑰宝。为防止火灾,故居里每个院落都有水井,共计30多口,都是嘉庆年间建造的。有的在天井中,有的在房间里,也有的在门槛边。

大厅

大厅是整个甘家大院儿的主体,一般用来接待宾客还有结婚大典时必用的场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木结构塑造的古典建筑,大厅的入口为长的落地扇门,木雕石刻都非常的精致,装饰华贵。大厅还设有屏门,悬挂有字画、匾额等,使大厅的空间变得非常的丰富。

响厅和内厅

往里走分别是响厅和内厅,响厅放油上百个兰盆子,既能防潮又能起到隔音的效果,这样一个布局,在当时只有大户人家才会这样。内厅可以看到一些主人和内眷生活的环境,非常的写实。庭院结合了围廊等设计,设有假山花石,良好的采光配上绿化让整个庭院变得生气盎然。

津逮楼

这座楼是作为甘家的藏书阁所用,曾是“金陵第一藏书楼”,听闻次藏书阁曾遭遇过火焚,藏书所剩无几,而现在看到的津逮楼也是后来修缮重建的。津逮楼里曾经收藏过一件国宝——《金石录》。《金石录》共三十卷,由宋代赵明诚撰写大部分,其余部分由其妻李清照完成。

南京民俗博物馆

甘熙故居内介绍了大量的南京风土人情和民俗,故辟其中部分宅院列为南京民俗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1986年筹建,1992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南京地区收藏、陈列民俗物品,研究民风民俗,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专业机构,并于2010年成为中国首家民俗、非遗“双博馆”。这里是南京老城文化的见证和缩影,是南京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重要展示地。博物馆以大量的照片、实物、影像等陈列复原了南京地区的部分老街坊、老行当,以及育儿、婚嫁习俗等文化生活与风俗人情。

实用信息

门票价格

票价:20元

线上优惠票价:特惠票:18元,17元(2小时后生效),9元(老人票)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每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停止售票)

交通指南

公交:中山南路(升州路站)4路、7路、16路、33路、35路、100路等

地铁:地铁一号线(三山街站)2号出口出前方100米左右

建筑特点

结构

甘熙宅第由毗邻的四组多进穿堂式古建筑群构成。古建筑占地面积9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400多平方米。宅第建筑群建筑均坐南朝北。甘熙宅第规模宏大,历经甘家几代人建设完成,因此在院落组合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南北纵向空间组织较为严谨,而东西横向空间组织便稍显散漫,使得建筑群内空间丰富多变。但其在意中央轴线,在此讲究对称布局,主次分明、中高边低、前低后高。宅第整体为多进穿堂式建筑,由多重院落组成,院落为典型的南方“四水归堂”形制,体现了甘氏家族“以聚为本”的家族经商理念。院落轴线上依次有门厅、轿厅、大厅、响厅、内厅等建筑,还有主人房、佣人房、厨房、备弄及其他服务用房等建筑。建筑群内虽有房间“九十九间半”,但却只设一个主入口,想进入宅内,必须通过该入口,体现了中国封建家庭不另立门户的传统观念。几组房屋最终均通向宅第东南角落所营建的花园。园中理水叠山,架桥辟径,种植花木,体现了“前实后虚”的大府邸建造理念。

特点

甘熙宅第每组建筑之间由马头墙相隔,庭院及天井内铺地均以石板、砖、瓦或卵石等拼成图案,空间较大的庭院内点缀有山石花木。建筑的门窗、梁枋、天花、栏杆、隔断、铺地等处均有木雕或砖雕装饰,其上所饰题材丰富,有人物、花鸟、走兽、文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图案精美、寓意吉祥

甘熙宅第建筑特色南北交融,既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江南民居的娟秀雅致,又有北方“跑马楼”的浑厚大气,被中国著名的建筑大师吴良铺先生评为“民俗瑰宝”。

甘熙宅第整个建筑反映了金陵大家士绅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甘熙宅第建筑的布局严格按照封建社会的宗法观念及家族制度而布置,讲究子孙满堂、房的位置、装修、面积、造型都具有统一的等级规定。

历史沿革

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甘熙宅第始建。

清道光十二年(1832),建成津逮楼。

咸丰三年(1853),津逮楼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之中,损失了大部分藏书。

1951年,甘氏旧宅出售。

1986年开始,南京市市政府动员搬迁部分居民住户,成立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相关知识文章

网站提醒和声明

本站为用户提供存储空间服务,凡本站注明"由注册用户上传提供“的内容,均属于用户提交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版权属于用户或相关权利人。如有侵权、虚假信息、错误信息或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时间删除或更正。